瘰疬性皮膚結核病的癥狀是什么?瘰疬性皮膚結核病怎么治療?

瘰疬性皮膚結核病的癥狀是什么?瘰疬性皮膚結核病怎么治療?

瘰疬性皮膚結核病

  瘰疬性皮膚結核病,又稱液化性皮膚結核,是結核桿菌所致的、最常見的皮膚結核病變之一。常伴有其他組織或器官的結核病,其中以淋巴結結核、骨和關節結核最多見。好發于頸部、腋下、上胸部、腹股溝等處。原發性的瘰疬性皮膚結核病,又稱結核性樹膠狀樣腫(tuberculousgumma),由血源性播散而來,結節常位于四肢,不與腺體、骨或其他組織相連接。病變特點是:初起表現為無痛性結節,逐漸發展形成潰瘍或瘺管,有稀薄膿液排出。該病病程緩慢,可遷延不愈,形成慢性感染。

目錄

1.瘰疬性皮膚結核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2.瘰疬性皮膚結核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3.瘰疬性皮膚結核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4.瘰疬性皮膚結核病應該如何預防
5.瘰疬性皮膚結核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6.瘰疬性皮膚結核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7.西醫治療瘰疬性皮膚結核病的常規方法

1.瘰疬性皮膚結核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瘰疬性皮膚結核病發生的原因是由于結核菌感染引起。引起本病的結核菌大多為人型(70%~80%以上),少數為牛型(5%~25%)。常由淋巴結核、骨結核或關節結核繼發而來。結核桿菌由感染病灶直接擴展,或經血行、淋巴管蔓延至皮膚組織引起皮膚結核。患者的營養、生活條件、衛生狀況、機體免疫力等多種因素對疾病發生與發展皆有很大關系。好發于機體抵抗力低的人,特別是兒童。

  本病屬中醫“瘰疬”范疇。中醫認為本病是:日久潰瘍成膿,耗傷氣血陰津,以及陰血虛虧,陰毒流竄,皮下穿鑿所致。

  發病機制

  結核桿菌初次侵入機體后,被中性粒細胞及巨噬細胞吞噬。但由于巨噬細胞未被激活,溶菌力弱,使細胞內的病菌不能被消滅并繼續繁殖,而引起細胞浸潤,形成慢性肉芽腫。同時細菌抗原分別刺激B細胞及T淋巴細胞,使人體獲得特異性免疫力,產生了抗體及致敏淋巴細胞。因細菌多潛藏于細胞內,故體液免疫作用不強。當致敏的T淋巴細胞再次與結核桿菌或含有結核桿菌的吞噬細胞接觸時,便釋放出一系列免疫效應因子,吸引并激活巨噬細胞,增強其吞噬和溶菌作用,使它們本身轉化為巨噬細胞和上皮樣細胞,在組織形態上形成結節。

  表皮棘層肥厚,細胞水腫,可有空泡形成;基底層內色素增加;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可見結核性浸潤或結核樣浸潤,可查到結核桿菌,表皮及真皮上部常破潰形成潰瘍。損害較成熟時,可見結核性肉芽腫改變,由多核巨細胞和上皮樣細胞組成,中央是干酪樣壞死,外圍有淋巴細胞浸潤,有時繞以堅實的結締組織。病灶處膠原和彈性纖維皆毀壞,較少見到血管和淋巴管,但在邊緣處可見有許多新生的血管和淋巴管。如有繼發感染,真皮上部常有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有膿瘍形成,并可查到化膿球菌。愈合時肉芽組織增生、纖維化而形成瘢痕。

2.瘰疬性皮膚結核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

  皮膚黏膜的結核可造成皮膚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壞,故可因患者抓撓誘發皮膚細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繼發于體質低下,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發細菌感染可有發熱、皮膚腫脹、破潰及膿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現。嚴重病例可導致膿毒血癥,故應引起臨床醫生的注意。同時也可誘發其他部位的結核感染。

3.瘰疬性皮膚結核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瘰疬性皮膚結核病多發生于兒童,女性尤為多見;病程緩慢,可遷延不愈,形成慢性感染。本病好發于頸部,其次是腋下、腹股溝和上胸部等處皮膚。也可發生于肛周,四肢及面部。其癥狀主要有以下特點:

  1、皮下無痛性結節

  初起為黃豆大小的皮下結節,邊界清楚,質硬,無痛,可自由活動,結節患面皮膚正常。

  2、結節粘連,干酪樣壞死

  數月后結節增多,增大,與皮膚粘連,呈深紅色,并逐漸軟化產生干酪樣壞死。

  3、潰瘍及瘺管形成

  結節穿破,潰爛后,干酪樣物質和稀薄膿液排出,形成潰瘍。

  潰瘍底大,口小,為狹長形或橢圓形,基底部不平,呈蒼白色,有松弛的,柔軟或微帶堅實的肉芽組織,其上之痂常薄而具韌性,呈紅色或褐色,其邊緣為潛行性,常不變色,有時因瘺管內膿袋膨脹而變成紅色或紫色。

  4、不規則的帶狀瘢痕

  損害不斷發生,有的已愈,有的剛發,常排列成帶狀分布的多形損害,瘢痕亦呈帶狀,不規則形,束狀形或橋形,高低不平。

4.瘰疬性皮膚結核病應該如何預防

  瘰疬性皮膚結核病常伴有其他組織或器官的結核病,其中尤以淋巴結結核、骨和關節結核最多見。本病的預防,主要是預防結核感染,具體預防方法如下:

  1、提高防病意識

  大力開展防癆宣傳,對有傳染性結核的病人及時隔離與治療。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識,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營養,勞逸結合,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定期體格檢查,及早發現和治療結核病灶。

  2、建立完善的結核病防治體系

  政府承諾,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監督管理,各級結核病防治機構具體實施國家結核病防治規劃,對結核病進行預防和治療并進行執法監督;將結核病納入初級基層衛生保健,使防治工作在廣大農村和社區得到落實。

  3、控制傳染源

  是控制結核病流行的關鍵環節。主要是通過肺結核病例的早期發現、早期進行強有效的化學治療,加強肺結核的化學治療、管理,使排菌的肺結核患者失去傳染性,保護健康人群免受結核菌感染。

  4、卡介苗接種

  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BCG)是一種無毒牛型結核菌的活菌疫苗,接種后人體獲得一定的免疫力,對結核病有一定的特異性抵抗力。BCG在預防兒童結核病,特別是那些可能危及兒童生命的嚴重類型,如結核性腦膜炎、血行播散型結核等方面具有相當的效果,但對成人的保護有限,不足以預防感染和發病。

  5、化學預防

  針對感染結核菌并存在發病高危因素的人群進行藥物預防,主要對象包括:HIV感染者;與新診斷為傳染性肺結核有密切接觸史且結素試驗陽性的幼兒;未接種BCG的5歲以下結素試驗陽性的兒童;結素試驗強陽性且伴有糖尿病或矽肺者;與傳染性肺結核有密切接觸的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患者。

5.瘰疬性皮膚結核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

  瘰疬性皮膚結核病常伴有其他組織或器官的結核病,其中尤以淋巴結結核、骨和關節結核最多見。本病診斷需要結合以下檢查來確診:

  1、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反應,提示體內有活動性結核病灶。

  2、涂片鏡檢:皮膚潰瘍處膿液直接涂片或培養有大量的結核桿菌。必要時可做細菌培養和PCR檢測結核桿菌DNA。

  3、結核菌純蛋白衍生物(PPD)試驗:陽性說明過去曾感染過結核桿菌或接種過卡介苗。

  4、舊結核菌素試驗(OT):若呈陽性反應,說明曾有過結核菌感染或已建立免疫力。若呈強陽性反應往往體內存在活動性結核病灶。

  5、X線透視或攝片:有助于發現骨結核或是關節結核或其他器官的結核病灶。

6.瘰疬性皮膚結核病病人的飲食宜忌

  瘰疬性皮膚結核病又稱液化性皮膚結核,是結核桿菌所致的、最常見的皮膚結核病變之一。常伴有其他組織或器官的結核病,其中以淋巴結結核、骨和關節結核最多見。本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增加營養,多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在飲食上,應限制或少吃魚、蝦、蟹等海腥發物,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7.西醫治療瘰疬性皮膚結核病的常規方法

  本病的形成多由于素有體弱陰虛,虛火內動,潰腐成膿,耗氣血陰津,以致陰血虛虧,陰毒流竄,皮下穿鑿,導致本病的發生。在治療上宜采用內治和外治相結合的方法調理。

  一、內治法

  本病以補脾益氣養血為主,佐滋陰清熱,托里排膿以使膿暢潰消。

  方藥:托里排膿湯加減:生黃芪20g、當歸15g、白術10g、茯苓15g、黨參20g、白芍10g、白芷6g、桔梗10g、南北沙參各30g、石斛15g、炙甘草3g。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二、外治法

  1、未潰時,可用消化膏或麝香回陰膏外敷。

  2、破潰后早期,可用紫色疽瘡膏,后期可用龍珠膏、甘乳膏。

  3、形成瘺管時,可用甲字提毒藥,捻蘸紫色疽瘡膏,納入竇道,膿盡,用回陰薰藥外薰,再用紗條蘸黃油納入竇道并外敷甘乳膏。

  三、單方驗方

  1、單味中藥治疔瘰疬性皮膚結核有效,如夏枯草、功勞葉、山慈菇、菊花、獨角蓮、狼毒、黃連、貓爪草等內服藥。

  2、黃連煎液注入瘺管或麝香注射液局部注射。